帮你快速找医生

23岁“卒中”少女警醒社会——健康更重要

2021年12月17日 8265人阅读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种,有着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之称。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调查显示,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3岁女子吵架后脑出血上“热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长期被视作老年人群“专利”的脑卒中,出现了病患年轻化的趋势。就在最近,江苏镇江一名23岁女性在和家人发生激烈争吵后,一侧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头痛头晕,身体失去平衡后倒地。家人立即送医,确诊为脑出血。由于患者病情较重,语言、运动功能受到影响,需要长期接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

▲浏览量短时间内超1.9亿

  这一事件被媒体广泛转载传播后上了“热搜榜”,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尤其是一些同龄人,对女子年纪轻轻就突发脑出血感到难以置信、唏嘘不已,感叹人生在世“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了”。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振并主任表示,人在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快速升高。若同时伴有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脑卒中的病变基础,很容易导致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卒中患者”的原因,甚至还出现了“卒中青年”这种称呼。

  “卒中青年”有哪些特点?

  青年脑卒中,一般是指18岁以上、45岁以下成年人群发生的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5-15%。国内报道的青年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3.3%,且发病率逐年攀升。

  与中老年群体卒中患者相比较,青年卒中人群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发病以男性为主,多为缺血性卒中;

  2.在18—44岁的年龄段中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年龄在40~44岁的患者占整个青年卒中患者的半数以上;

  3.半数以上的青年卒中患者具有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而且对这些危险因素缺乏规范化的治疗;

  4.相对中老年卒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等)在青年卒中患者的发病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5.青年卒中危险因素列前三位的是高血压、吸烟及饮酒;

  6.有早发的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7.偏头痛、吸烟及口服避孕药是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三大危险因素;

  8.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过程相对良好,死亡率较低(预后良好)。

  神经内科5A病区李振并主任表示,青年人往往存在过度劳累、抽烟酗酒、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少人已经出现“三高”症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以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为例,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没症状,即使因体格检查等偶尔检出高血压也往往不以为意,容易放松警惕。加之因年轻气盛,情绪容易波动,一不留神,就成了“卒中青年”。

  做好这些事远离脑卒中

  脑卒中固然凶险,在脑卒中的防治中,积极避免及治疗可控的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李振并主任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卒中防范:

  1.控制“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主动定期就医检查,若有必要,坚持遵医嘱服药;

  2.健康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

  3.保证良好的睡眠,规律作息;

  4.坚持积极适度的体育锻炼;

  5.戒烟限酒;

  6.学会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脑卒中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小时以内是黄金抢救时间。在“黄金时间窗”内,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急救挽救生命,减少残疾几率和严重程度。

  要快速判别卒中与否,有简单形象的方法,就是牢记“中风120”: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看“1”张脸,脸上是否会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的表现;

  2:查“2”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是否会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如果无诱因出现上述症状,疑似患上脑卒中,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有能力治疗脑卒中的医院进行救治,千万不可耽误“黄金时间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