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2022年05月31日 11173人阅读

骨性关节炎(OA)是以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周围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1]也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进步、医疗水平的改善,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受年龄性别肥胖遗传、运动损伤等致病因素的影响 , OA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随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但是我们对O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至今仍不完全,能够提供给患者的治疗选择也相对局限,很难有效遏制OA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以《骨性关节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为主,结合其它相关文献,对OA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展做一系统的阐述。

 

O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机:

OA 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肥胖等个体因素,及力学、代谢、遗传、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

1.个体因素:

●年龄:

OA好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关节软骨细胞是静止的细胞,一旦关节发育完成 , 就会在成年后保持稳定、生长停滞[2],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细胞也会跟着衰老。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以及软骨细胞信号传导逐渐发生改变,导致软骨基质发生水丢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过度表达,软骨细胞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3]继而引起关节软骨机理退化及关节结构变化,促进OA的发生

此外,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关节周围组织功能减弱,如肌肉无力、韧带松弛等,致使关节稳定性减弱、关节软骨受力失衡,也与OA发生发展有关。

●性别:

女性OA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绝经后女性OA患病率会进一步增加[2]。雌激素是导致OA 发病具有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因其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影响骨和软骨的新陈代谢。绝经后妇女的关节软骨分解明显增加,提示雌激素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性作用[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SERM )、植物雌激素类中药等雌激素相关药物研究也显示,雌激素对关节组织或OA具有持续的保护作用[2,4]

●肥胖:

肥胖是OA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与关节负重、激素异常和肥胖因子有关。

体重的增长不仅会加重关节的承重负荷,还会使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引起软骨代谢功能失调,促进OA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肪组织分泌的肥胖因子(主要指:瘦素,脂联素,抵抗素)也是骨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1]。肥胖因子可以促进关节滑膜增生、巨噬细胞活化、软骨分解代谢和髌下脂肪垫的纤维化,进而导致关节破坏的恶性循环

 

2.代谢因素:

主要指细胞因子通过促进关节中软骨细胞分解代谢反应,参与OA的病理过程,并通过敏化患者的痛觉、介导疼痛的发生 ,在OA发病中发挥着核心作用[3]

 

其中由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滑膜细胞和白细胞产生的IL-1β(白介素1β),被认为是OA发病机制中的降解软骨最有效的细胞因子,可独立或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引起关节软骨降解及关节炎症反应[2]。IL-1β不仅可以抑制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产生,还能增加多种炎症介质如 IL-6、IL-8 的表达,促进软骨细胞产生活性氧(ROS),以及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3],从而导致软骨基质的降解,破坏软骨结构,甚至使关节软骨出现局灶性缺如。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是刺激OA炎症反应加剧的最主要细胞因子[2]。TNF-α可单独或

与 IL-1β、IL-6等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作用 , 刺激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层相关细胞产生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家族酶的释放,使软骨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逐渐丧失,并抑制蛋白聚糖和域型胶原的合成,间接导致软骨细胞的死亡,打破了软骨损伤与修复之间的稳态平衡,致使软骨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解与损伤。

此外,部分细胞因子还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 ROS(活性氧)和 NO(一氧化氮),对软骨细胞线粒体造成氧化损伤,进而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3.力学因素:

OA的发生与其局部力学因素关系密切,局部负荷改变、关节力线异常以及生物力学的改变是过度运动或者关节损伤引起 OA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过度的机械应力负荷可以损伤关节软骨和其下的骨小梁结构,而后出现局部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等使关节的构型发生了改变。当OA形成时生物力学的改变则会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软骨基质降解协同软骨表面纤维化的形成进一步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

 

4.免疫因素:

●固有免疫:免疫因素参与OA的发生发展其中固有免疫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是参与固有免疫的主要成分。

免疫系统通过特定的模式识别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和病原体不仅可识别与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还可识别与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5]。 而软骨基质降解所产生的内源性分子则可以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激活Toll样受体(TLRs),进而激活固有免疫系统。

●适应性免疫:免疫功能紊乱与OA的发展关系密切,且适应性免疫反应参与OA的病理过程,主要与软骨胶原和软骨蛋白多糖的免疫原性有关。研究发现,Ⅱ型和Ⅺ型软骨胶原、软骨蛋白多糖都有特定的抗原位点[3] ,关节软骨耗损导致这些特定的抗原表位暴露,能诱导特定的免疫T细胞反应,促进软骨降解及关节炎的发生。

5.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是原发性OA的病因之一,主要与某些易感基因(GDF5基因、Asporin基因等)有关。OA家族史、家族群聚现象、双生子及罕见遗传疾病等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遗传对OA发病具有重要作用[6]

●骨内压增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骨内压增高, 骨性关节炎时的一些临床症状如膝痛、静息痛等与骨内压增高也有直接关系[1]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OA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指正虚即肝肾亏虚和气血不足;外指邪实主要为风、寒、湿三气,此三气乘虚侵袭机体后留于肢节、肌肉和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筋脉不得濡养、关节失利而发为痹证[3]。其中,正虚是导致OA发生的根本邪实是促使OA发生发展的关键。

 

OA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一、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1.药物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最常应用的抗炎镇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7],阻断该酶催化炎性物质的转化、合成,最终发挥止痛、消炎作用。此类药仅用于对症治疗,并不能减缓病情进展,且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抑制异常组织增生,减少关节积液,从而达到很好的消肿止痛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故不作为常规治疗的选择。

注射药物,主要为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关节液和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恢复关节液的黏弹性,增强其润滑和减震缓冲作用,减轻关节摩擦,缓解疼痛[3];并能预防软骨降解,降低炎症介质和 MMPs的作用,但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可以抑制蛋白酶以及降解酶的活性,针对关节软骨进行治疗,以改善OA病情。另有抗抑郁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等,可用于不同程度的OA治疗。

2.手术治疗:

当药物作用无法达到治疗预期时,可选择手术治疗。例如: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适用于轻中度OA,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晚期、重度OA,是目前所有OA患者的最后选择,能够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3]。但医疗费用高昂,且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需谨慎选择

 

除以往的治疗方式外,基因治疗、小分子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未来可能为OA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二、中医治疗: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1.内治法:

中药内治法治疗OA从补益肝肾入手,同时兼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根据具体的证候分型进行遣方用药[3]例如,肝肾亏虚型OA,常选用滋补肝肾为主,兼具通络止痛的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进行治疗)。中药内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副作用,相对于西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2.外治法:

针灸和小针刀是目前中医治疗OA 最重要的种外治法。针刺引起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还可以激活机体的自限性炎症反应,从而到镇痛、抗炎的作用。小针刀则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 降低周围组织压力,恢复局部生理结构和血流供应,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3]

此外,推拿、艾灸,中药贴敷、熏洗,以及蜂针疗法也被用于OA的治疗,且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应症,可结合具体临床症状灵活应用。

 

 

综上所述,OA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至今未能完全明确,但已有越来越多对OA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基础和新的治疗靶点。本文通过对现今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以期为OA的防范和临床用药治疗等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唯有更积极的探索、创新,才可能获取有效限制和逆转OA的新进展。

 

 

 

图片来源|pixabay

参考文献:

[1]尹志强,潘惟丽,金昊,等. 骨性关节炎病因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7):1369-1371,1389.

[2]唐金烁,周忠圣,肖建林,等. 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伤,2021,34(10):985-990. 

[3]潘炳,周颖芳,方芳,林芷君.骨性关节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5):861-865.
[4]刘启明,罗统富,董黎强,胡炯. 植物雌激素类中药延缓关节软骨细胞退变的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2017,29(05):27-30.

[5]汪亚娅,李妍,王福文. 骨性关节炎基于补体系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21,61(10):112-115.

[6]梁雄勇,周明旺,李盛华,等. 骨性关节炎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3):70-72.

[7]董宇,李云霞,陈世益.非甾体抗炎药物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2,33(15):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