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便血?便秘?便频?结直肠癌的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原创徐洋武汉协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020年08月17日 91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7年,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去世,年仅55岁。
2015年,女篮名宿陈鹭芸由于结肠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仅38岁。
2007年,中国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因结肠癌在美国病逝,享年60岁。
2004年,身价35亿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肠癌去世,享年38岁。

近年来,屡有名人因罹患肠癌辞世
而因肠癌去世的普通人更是不知凡几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确诊结直肠癌时已合并肝转移,故结直肠癌的早筛至关重要。


1
结直肠癌有哪些表现呢?

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当出现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


1.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2.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频、便秘、腹泻,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伴有里急后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肛门坠胀等;
3.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
4.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主观原因体重明显下降时,须警惕肿瘤的可能;
5.肠梗阻表现:多发生于结直肠癌的晚期,为癌肿堵塞肠腔所致;
6.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贫血、发热、乏力等症状或表现。


2
怎样判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呢?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50岁以后更为明显。


(1)粪便潜血阳性、Fit阳性;
(2)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息肉史;
(4)有癌症疾病史;
(5)近期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等。
      上述高危人群,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建议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

3
如何早筛结直肠癌呢?  
FIT(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

粪便DNA检测,建议每1~3年检测1次粪便中人源SDC2和SFRP2基因甲基化。




结直肠癌的诊断金标准是肠镜病理诊断。肠镜病检是结直肠癌必不可少并且最为重要的诊断依据。推荐每5~10年至少行1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根据实际情况,检查周期应缩短。

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检出率,可作为早筛的辅助手段。


4
结直肠癌有什么办法预防吗?

定期体检,配合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的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定期检查:虽然粪便带血大多因痔疮引起,但结直肠癌也有便血症状,定期检查可避免延误病情。

戒烟、戒酒:吸烟、酒精都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积极运动: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保持乐观生活态度:乐观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是有积极意义的。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结直肠癌或腺瘤者,应积极治疗;有结直肠癌或腺瘤家族史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提高预防效果。


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好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武汉协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守护您的健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