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辛苦之人或营养不良者,每多细数之脉。

2022年03月06日 85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前言:近代医家章次公的文字总是很简短,却切中要害。他在《章次公医案》中写道:凡辛苦之人或营养不良者,每多细数之脉。寥寥几字,内涵深刻。

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其中“切脉”是被老百姓们认为最为神秘的工具,门诊经常碰到患者,上来就伸出手,“医生,请把个脉”,然后带着期盼的眼神,希望医生能够通过脉象说出患者心中所想或所担忧的东西。

假如医生没有把脉,他会认为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医生;假如你把了脉又问了患者很多问题,他会认为你不是一个高明的中医医生;假如你一言不发地把完脉,开始滔滔不绝,并且所说的内容可能正好是他所担忧的,或者正好应和了他之前的检查结果,他会认为你很神奇。

事实上,即使医生把完脉说出来的内容符合你的想象,这些东西也未必是把脉把出来的,也可能是望出来的,比如你大腹便便,那“三高”总是可能有的;你走路的样子也可以判断你是否患肌肉骨骼神经方面的疾病;你消瘦易激动的样子也可以判断你可能失眠或者有甲亢,外加胃肠道功能紊乱;你脸色发黄肯定多思多虑、肝气郁结、胃口不好、营养欠佳等……

很多判断结果是综合多方面手段得出来的,并非单一脉象,这也是人与机器的区别,你可以通过机器得到你想要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到人身上还是有很多种变化,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疾病的反应不同,同一个人患多种疾病出现的症状也可以不同。比如同样是得了肺癌,不同的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以是咳血、消瘦、气喘、疼痛、咳痰、纳差、乏力、无症状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那么,查脉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意义,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起到什么作用?《章次公医案》中写道:凡辛苦之人或营养不良者,每多细数之脉。此虽望诊可获得,但辨证用药还需依赖脉诊。这句话讲到一个点,即通过脉诊可以判断一个人当前的体质状态,如细数脉多为气阴不足之人;弦脉多为肝气旺的人;沉细脉多为血虚阳虚之人;迟脉多为虚寒之人;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举个例子:对于月经后期或者闭经的患者来看中医,她本身可能有多种检查、西医激素治疗史,也可能本身不愿意接受各种检查,来找中医调经。中医的理念很简单,要么不足,要么不通,前者需要养,即使吃了中药短期内也来不了;后者需要通,用一小段时间的药可能能来。怎么来判断?查脉,如果脉象滑而充盛,那么一般用活血通经的药,月经就能来;如果脉象细而濡,那么需要慢慢养,短期内月经来不了。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医生看病已经不需要望闻问切了,甚至只要客观的数据就可以判断用药了。然而,望闻问切可以让医者更好地了解患者,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更好地顾及疾病之外但却对疾病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更好地让我们关注“患病的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