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质疏松症的四大症状

2019年08月29日 9368人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绝经后妇女尤为多见。当您出现以下症状时,就有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了。

1、疼痛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很多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背痛,疼痛沿脊柱两侧弥漫性分布,直立后仰、久站久坐后疼痛明显,平卧休息后疼痛可稍缓解;做某些特殊动作,如弯腰、搬提重物、用力咳嗽等亦可加重疼痛症状。

2、变矮、驼背

许多老年朋友感觉自己身高跟年轻时相比明显“缩水”了,腰也伸不直了。人体随着年龄增长,全身骨骼发生退变老化,椎间盘等组织含水量及弹性下降,如果只是“缩水”1厘米~2厘米,则可认为跟牙齿松动、头发变白稀疏一样,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过程。然而,骨质疏松的脊柱椎体骨量明显减少、骨强度差,容易压缩变形,尤其是弯腰等动作容易导致椎体前部分压缩变扁,这种原因导致的身高短缩通常超过3厘米且有驼背的表现。

3、骨折

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并发症,轻则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轻微受伤甚至日常做家务,如从沙发上坐地跌倒、弯腰拖地、崴脚就可导致相应部位的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4、心肺功能受损

骨质疏松的患者如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脊椎后凸畸形(驼背),胸腔容量变小且胸廓活动范围受限,导致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感觉心慌、憋气、气不够用等,以爬楼、拧重物时较为明显。

所以,如果您或者家里的老人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至正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高危人群

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1)固有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nRH-a或透析液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