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便潜血是怎么回事 便血或是肠癌信号

2017年02月17日 99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便潜血是怎么回事
大便潜血(又称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原因包括肿瘤、溃疡、炎症性肠病。出现大便隐血,首先要做一个大便隐血试验。
在隐血试验的几种方法中,便潜血检测(FOBT)是其中有效且廉价的筛查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如果试验结果显示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就要提高警惕了,尤其老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发现阳性以后,应马上做一个胃镜和肠镜检查,必须两个都做。
统计显示,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会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并且呈持续性阳性。胃溃疡、胃癌、结肠息肉、结肠癌患者,在没有其他症状时,粪便潜血检查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筛选的首选指标。而对于痢疾、直肠息肉、痔疮出血等也会导致潜血试验阳性反应的疾病,可以通过进一步结合胃肠镜的检查给予排除和诊断,并及时进行下一步治疗。
大便潜血检测试纸(化学法)
第一步、水质检测(1次)
取出一张试纸投入马桶或便池内,使其漂浮于水中。对马桶或便池进行环境检测,以保证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为阴性,此环境合格。
第二步、粪便检测(3次)
每次排便后(不要冲水),取一张试纸投入马桶或便池内,使其漂浮于水中(不必接触粪便),根据颜色判读结果。
第三步、性能检测(1次)
打开阳性对照包装并将内容物倒入水中,1分钟后再将试纸投入马桶或便池,使其漂浮于水中,2分钟后判读并记录检测结果,试纸应显示蓝绿色十字。
结果判读:
1、十字区任何位置出现蓝绿色,即为阳性,无颜色显示则为阴性。
2、判读后将检测结果如实记录到检测结果记录卡上。
肠癌的报警信号
1、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3、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4、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5、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6、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大肠癌的鉴别诊断
1、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结肠炎性疾病,如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息肉病等。临床上鉴别要点是病期的长短,粪便检查寄生虫,钡灌肠检查所见病变形态和范围等,最可靠的鉴别是通过结肠镜取活组织检查。阑尾周围脓肿可被误诊为盲肠癌(结肠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细肠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无贫血、消瘦等恶病质,作钡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
2、直肠癌往往被误诊为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
3、结肠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类癌,瘤体小时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破溃,出现极似结肠腺癌的症状;原发于结肠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形态呈多样性,与结肠癌常不易区别。均应作病理活检来鉴别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