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丙基硫氧嘧啶与甲疏咪唑

2020年10月17日 949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丙基硫氧嘧啶(PTU)与甲疏咪唑(MMI)是两类药,但作用机制相同

甲亢药物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碘剂碘化物、放射性碘、β 受体阻滞剂。其中抗甲状腺药物 ATD 分为咪唑类和硫氧嘧啶类。

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 MMI(代表药物)、卡比马唑,硫氧嘧啶类包括丙硫氧嘧啶 PTU(代表药物)、甲硫氧嘧啶。他们的作用机制都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阻止甲状腺内酪氨酸碘化及碘化酪氨酸的缩合,从而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临床用药怎么选?

❆ 两种药都适用的情况

病情较轻,甲状腺肿大不严重者;儿童或老年人、孕妇;手术后复发且不宜行碘 131 治疗者;放射性碘 131 治疗后辅助治疗。

❆ 非妊娠 Graves 患者、青少年、儿童等人群优选 MMI

MMI 无 抑制T4 转化为 T3 的作用,不用于甲状腺危象;妊娠早期使用 MMI 有导致胎儿皮肤发育不全及「甲巯咪唑致胚胎病」(包括鼻后孔和食管的闭锁,颜面畸形) 等先天性畸形风险,建议计划怀孕前停用 MMI。

❆ 严重病例、甲状腺危象、孕早期或对 MMI 过敏者优选 PTU

PTU 具有影响脱碘酶、减弱周围组织中 T4 转化为 T3 的作用,可用于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因为不易透过胎盘,可用于妊娠早期,虽然该药致胎儿畸形的风险较小,但考虑 PTU 存在严重肝损伤的风险,包括肝衰竭和死亡,妊娠中晚期推荐首选 MMI。妊娠期间密切监测肝功能,如果无异常,也可继续使用 PTU。

MMI 的制剂中可能含有乳糖(请注意原料表),如果患者对乳糖不耐受或缺乏乳糖酶,最好选用不要使用含乳糖的制剂或者选用 PTU。



PTU、MMI 该怎么用?

❆ 用法

MMI 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可以每日 1 次给药,餐后 30 分钟(推荐早餐后)左右用适量水整片送服。

PTU 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时间相对较短,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通常每日 3 次给药,间隔时间尽可能平均。其中肠溶剂型不要掰开、咀嚼、碾碎后服用。

❆ 用量

1、一般情况

MMI 在控制阶段一般每日 20 ~ 40 mg,需参照患者的 T4 水平进行调整;减量阶段每次减 5 ~ 10 mg,维持阶段 5 ~ 10 mg/d。

PTU 在控制阶段一般每日 200 ~ 300 mg,减量阶段每次减 50 ~ 100 mg,维持阶段 50 ~ 100 mg/d。

控制阶段一般在服药 2 ~ 3 周后,此时临床症状减轻,4 ~ 6 周后代谢状态可以恢复正常,一般用药 4 周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减量阶段一般需 2 ~ 3 个月,如果减量后病情有反复,需要重新增加剂量并继续用药;维持阶段一般需 1 ~ 2 年,个别患者需要更长疗程。

2、甲亢危象用药

PTU 一般 500 ~ 1000 mg/d,需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给药。

3、妊娠期用药

根据甲亢的严重程度,推荐妊娠早期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 PTU(一般起始剂量 50 ~ 200 mg/d),为避免发严重肝脏损害,中晚期改用 MMI 最低有效剂量(一般起始剂量 5 ~ 15 mg/d)。

❆ 剂量替换

MMI 和 PTU 转换时要注意等效剂量,剂量替换比值一般为 MMI 10 mg:PTU(100 ~ 150)mg,如果无其中一种药物,或服用出现严重不适需要更换时,可考虑按照等效剂量进行替换。



注意事项有哪些?

❆ PTU 和 MMI 的不良反应

一般不致永久性的甲减,但有交叉过敏现象,可致粒细胞减少、皮疹、肝功能异常、关节痛等,少数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血象、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

如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持续 < 3.0 x 10⁹/L,或基线转氨酶 > 3 ~ 5 倍正常值上限,建议避免使用 ATD。

1、PTU 的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

2、MMI 的肝损害与剂量相关,PTU 的肝损害无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3、MMI 所致肝损害主要为肝内淤积,PTU 肝损害主要为肝细胞坏死。

❆ 药物相互作用

与口服抗凝药合用,增加抗凝药的作用。

❆ 二者停药后复发率均较高

常用的治疗剂量下,两者的起效时间和治疗效果无显著的差异,但两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单纯 ATD 治疗治愈率仅 40%,复发率高达 50~60%」。

❆ 对母亲和胎儿都有风险

均可通过胎盘屏障,抑制胎儿甲状腺素的合成,并能经乳汁分泌(其中 PTU 分泌到乳汁相对更少, 但存在肝脏毒性),用药后间隔 3 ~ 4 h 哺乳。建议每隔 2 ~ 4 周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