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尿酸的内涵意义和诊疗问题

2018年10月09日 24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们在讨论乳腺疾病、乳腺癌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讨论血尿酸升高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们发病的背景是相同的,都有免疫功能的紊乱参与其中。由于免疫功能的紊乱和低下,在呼吸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和生殖系统方面,对女性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乳腺疾病。在代谢方面表现为血液中尿酸的升高,引起的病变更多的是在骨关节和肾脏。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尿酸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了解。
1.尿酸是什么东西?
尿酸是鸟类和爬行类的主要代谢产物,微溶于水,易形成白色结晶体。而人类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熔点 >300,别称 :7,9-二氢-2,6,8(3H)三酮-1H-嘌呤,密度 :1.9g/mL,化学式 :C5H4N4O3,分子量 :168.1103 g/mol。
尿酸是核酸代谢的产物。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无数的核苷酸组成。每一核苷酸由3个分子构成,一个生物碱(嘌呤或嘧啶)、一个磷酸、一个核糖组成。
血液中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过去比较少见的痛风多了起来,不仅是中老年人发病,而且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血尿酸正常值:男性149~416μmol/L,女性89~357μmo1/L,如果超出的话,就是尿酸高了。
女性的参考值比男性低60-70umol/L,通常要到停经后尿酸值才逐渐上 升,接近成年男性的数值。 儿童的参考值较低,约180-300umol/L,青春期后男子的尿酸开始上升逐渐达到成人浓度。
2.血液中尿酸的增高与什么疾病有关?肝胆疾病、胃肠疾病我肾脏疾病对它的影响有多大?
人体嘌呤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内源性,依赖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大约600 mg/d),约占体内总尿酸量的80%。一种是外源性,为摄入的嘌呤饮食(大约100 mg/d),约占体内总尿酸量的20%,可见血尿酸水平受饮食影响波动亦较大。在生理状态下,体内动态变化的尿酸池约为1200 mg,每天产生尿酸约750 mg,排出约800~1000 mg,其中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
肾脏对血中尿酸的排泄过程如下:血中尿酸全部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8 %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至近曲小管曲段又50%被分泌到肾小管腔内,然后至近曲小管直段又有40%~44%被重吸收,只有6%~10%尿酸排出 。
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排泄速度较为恒定,保持动态平衡。体液中尿酸含量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代谢、免疫等机能的状况。如果患者存在肝胆疾病、胃肠疾病,就可能造成便秘,腹泻等等情况,影响到血中尿酸的代谢。如果肾肌酐清除率减少5%~25%,就可导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 尿酸在血液中的最高溶解度为420μmol/L,超过此值,尿酸盐即易析出结晶而沉积于组织并引起炎性病变,例如沉积于关节,即引起大家熟知的痛风性关节炎。
3.引起血尿酸形成增多的原因
1)嘌呤摄入过多: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有实验证明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umol/L(1.0mg/dL),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1.2mmol/d(200mg/d)。
2)引起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的因素:与嘌呤摄入因素过多相比较,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嘌呤由非环状到环状的从头合成过程要经过11步反应,其中免疫机能的紊乱引起酶的活性改变与异常,会导致嘌呤合成过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多有:代谢的紊乱引起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缺乏, 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缺乏等。
3)凡是诱发ATP加速降解的因素,均为引起嘌呤代谢增加的因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化疗、放疗时,会产生更多的尿酸。过度运动、癫痫状态、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s),都可加速肌肉ATP的降解。其它如心肌梗塞、吸烟、急性呼吸衰竭等亦然。
4.血液中尿酸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在不同的体质特征和免疫状态,有不同的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是血液化验发现血尿酸增高,但未出现关节炎、高尿酸石或肾结石等临床症状。这时期一般不易察觉,可持续10~20年,有的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一般说来血尿酸水平越高,出现症状可能性越大。
2、急性高尿酸性关节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常因关节局部损伤、饱餐暴饮、过度疲劳、湿冷、某些药物、感染及外科手术等诱发急性发作。这些因素通过诱使过饱和状态的尿酸,形成针状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使得白细胞趋附、吞噬、释放炎性因子,引起急性炎症。
3.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即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增高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尿酸性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0.3%,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衰由痛风所致者占0.6~1%。我国因饮食中蛋白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使痛风发病率增高。痛风多见于肥胖、喜肉食及酗酒男性,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45岁。痛风肾病的发生多在患高尿酸血症10年以上。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原理
主要有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两种方法。
根据尿酸产生的机理,我们需要做到2个方面:减少尿酸的产生即减少体内的嘌呤合成与摄入、减少核酸的氧化分解,同时加强尿酸的排除。西药促尿酸排泄的有苯溴马隆、丙磺舒,抑制尿酸生成的有别嘌呤醇。
1)防止细胞内核酸的氧化分解:这是重点,可减少80%的内源性嘌呤的产生。
2)尿酸高(痛风)饮食控制:尿酸是从饮食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在痛风治疗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问题。
3)促进尿酸的排泄:适度碱化尿液(小苏打之类)。为起到中和尿酸的作用,口服碱性药品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须与胃酸反应后才能进入血液接触尿酸。
4)其它辅助方法
适度运动,避免关节过劳。可选择游泳、太极拳、乒乓球之类的有氧运动,减轻体重。
适度喝水,提高30%尿酸排泄率。每天的尿量在2000ml左右为宜,苏打水或者小苏打不宜多服(因易造成钠摄入过量)。
适度吃肉。动物脂肪和蛋白是其他食品不可代替的,也是人体必需的,但不宜过多。海鲜、动物内脏、各种肉汤以及火锅必须严格控制。
禁止饮酒,特别是啤酒。如果实在有应酬可选红酒,其它酒不饮或严格限制。
养成每天用热水泡脚的习惯,每次不少于20分钟,不高于3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最好。在洗脚时,可以适当加点活血化瘀的中药。但痛风急性发作期严禁泡脚。
多吃素食如茄子、生菜。多吃水果,各种水果都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让身体起到偏碱性有积极的作用。
劳逸结合,调节睡眠,放松心态。每半年检查一次尿酸,控制在350左右。
有10%的人会有尿酸偏高,但只是生化上的异常,不能与痛风混为一谈。痛风发生的机制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因有高达30%左右的病例,血尿酸值正常仍会有痛风发作。然对有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血尿酸监测对治疗仍是有指导意义的。
体重控制问题:体重过重时应慢慢减重,每月以减重1~2公斤为宜,但急性发病期不宜减重。快速减重会引发组织分解,造成大量尿酸的产生,引起急性的痛风性关节炎。
小结
我们讨论血中尿酸增高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骨关节和肾脏的损害,实际上涉及机体内部物质与能量代谢紊乱、免疫功能的紊乱与低下,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就是疾病状态。除了骨关节系统和肾脏系统的损害以外,对肝胆系统,胃肠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也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加以考虑和关注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