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漫谈心理养生和病人的心理调养

2014年11月09日 98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心理养生“八戒”。

       一戒疑。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二戒妒。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奋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三戒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

       四戒傲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五戒躁。容易发脾气,脸红脖子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毁坏物件,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六戒愁。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

       七戒慎。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活,怕做错事,怕得罪人。

       八戒悲。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

       病人的心理养护。

       一个人一旦生了病,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精神病人有心理障碍是人所共知的,而身体生了病也会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使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性降低,暗示性增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反应。

       生病的人心理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可因人、因病、身体状况、个性特征不同而异。常见的主要有急躁心理、自尊心理、忧虑心理、依赖心理、焦虑恐惧与愤怒心理、消极被动心理、悲观与绝望心理、羞愧心理、同情心理、择优心理、退行心理、习惯心理、猜疑与顾虑心理等。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亲人、朋友、医生或患者本人的言语、态度、行为等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变不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

       心理护理的方法:

       1、 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2、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性质、病程长短、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保持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兴趣和爱好可以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康复。

       总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