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糖尿病血糖波动有9个因素,教您几招轻松解除高糖危害!

2017年11月14日 94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无论是糖尿病人的血糖,还是正常人的血糖,其实时每刻都在波动,只不过正常人的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动过大,从而造成了血管的损害。

一、血糖时有变化,但波动要在正常范围内

无认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是受到饮食、运动等各种因素影响的,所以一天之中是在不停变化的。但是人体的调控系统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在3.9~5.6mmol/l,餐后两小时在3.9~7.8mmol/之间就算正常,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正常人体存在很精细的血糖调节机制,因此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小。

糖尿病同伴提醒大家,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著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长久的血糖波动就对或居高不下就对身体的血管、神经还有肾、眼等脏器造成了伤害,时间一长就有了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波动情况直接相关。血糖大幅度的波动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血糖长时间处于大幅度波动状态可以直接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

由此可见,血糖波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既然如此,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应该尽量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提倡“平稳降糖”,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内。

一定要将血糖波动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一天之内血糖的波动值不宜超过5毫摩尔/升。

二、影响糖尿病人血糖波动或高血糖的9个因素

1、饮酒可能导致血糖高。酒精的吸收和代谢较快,不能较长时间维持血糖水平,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

2、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情绪的起伏波动太大,会使人身体中的某些器官功能不能正常的发挥,造成体内环境紊乱,导致血糖升高。

3、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服用某些止咳糖浆也有可能出现血糖过高的情况。

4、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运动量减少会使但血中脂肪增加,可能加重血糖高。

5、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会导致身体中的糖分仍然很高并且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6、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使的人体中的糖分含有量明显高于标准的要求,同时还会形成血中脂肪增加,导致血糖高。

7.劳累与睡眠,睡觉睡得好不好,也会对血糖波动有很大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注意劳逸结合,熬夜和过度体力运动同样也会使血糖值升高。

8.重要脏器的功能,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和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比如肝、肾功能损害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

9.有其他合并症,糖尿病亦可合并其他疾病,例如急性感染和外伤,常因应激导致血糖恶化。

有高血糖的朋友要重视了,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会使血糖升高的事情。除此之外呢,其实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就可以很好地降低血糖,可以通过一些食物的帮助,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效果比较好的降血糖食物,大家快行动起来吧!

三、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的危害:

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源于高血糖和波动性两个方面。其中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波动性指急性血糖升高,对机体是一个急性的“应激”事件。

1、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波动对于机体来说也是一种应激,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2、血糖波动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导致血管收缩、白细胞黏附、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血糖波动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所以说血糖波动可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3.4毫摩尔/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常见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

3、血糖波动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糖波动刺激上述过程,加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程。糖尿病患者常见病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

四、糖尿病人如何避免血糖过度波动

要避免患者的血糖大幅度波动,首先要找到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第一要多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还应酌情监测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第二要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我们就针对这个原因来进行处理。

1、下顿饭少吃点儿、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

由于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著地改善血糖情况。所以,只要适当地减少热量摄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一般的经验是:减少15克碳水化合物(约相当于50克米饭或30克馒头、150克苹果或梨、400毫升牛奶或300毫升无糖酸奶)大约可以使血糖降低1.7mmol/L。不过,由于每个人对这种调整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所以这只是给大家进行饮食调整时提供了一个大概的依据标准。

2、增加活动量或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3、调整用药(增加药量、增加服药次数或加用另一种降糖药)

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地、更有效地治疗高血糖,如果用饮食、运动的方法效果不好,就要找医生用点药,有的糖尿病人可能因自身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了,那就得用上胰岛素这样血糖才能降下来,危害也就少了。

4、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放松运动

(如深呼吸、配合着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5、积极治疗其他疾病

(如感冒、感染等)感冒、感染等问题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6、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

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不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水、饮料、汤等)。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高血糖,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预防。通过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一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糖尿病同伴提醒各位糖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我们俗称的“三高”,都是危害较大的疾病,并且对于很多高危人来说都是较大的威胁,所以不光要关注血糖,还有关注血脂血压,这三者控制得都好了,就不易得并发症,就能健康长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