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消化酶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观察

2021年03月20日 91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消化不良的定义、治疗:
消化不良其定义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从病因上分为器质性化不良(OD),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胰腺炎、胆道疾病等;功能性消化不良(FD),常见病因包括性别、精神紧张、心理障碍、饮食不当、慢性胃炎等)。OD原因中除了消化科所包含的疾病外,还可以由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引起,比如内分泌疾病中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治疗以针对原发病为主。而FD的病因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因为运动功能不全、人体脏器的敏感性、胃内的酸度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疾患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经验性治疗,前者主要包括指引患者对于疾病的有正确的认识,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后者包括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动力、根除幽门弯曲菌、消化酶、精神心理治疗等。但是不同的消化酶由于其不同的成分及作用机制,均有各自的优点,因此在治疗不同原因如胃肠、肝胆疾病等引起的消化不良时,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如耐受性、过敏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经济情况等选择不同方案。
2、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的减退的原因与治疗:
胆汁中的成分可以作为一种化学调节剂来降低脂肪表面的张力,使脂肪裂解成直径小至单位为微米的脂肪微滴,增加了脂肪与消化液中胰脂肪酶的接触几率;另外,可以与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形成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将其送到小肠粘膜表面,这样对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不管是开腹还是腹腔镜下手术,10%-30%的病人术后2天至25年出现或重新、反复出现的一组类似术前的症状,包括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部烧灼感、恶心、嗳气等)、特异性的胆道症状(典型的胆绞痛、右上腹痛、胆管炎等),伴或不伴黄疸,以上临床症状被成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切术后患者消化不良可能的原因有:(1)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并没有经过胆囊的加工、处理,浓度明显下降,即为稀释的胆汁,因此肠道内胆汁酸、胆盐的成分较术前是明显减少的,致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问题。而且,而且肠道正常的酸碱度和生理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另外,有研究发现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易引起肠功能紊乱。(2)胆囊切除术后胃肠激素、胃电生理出现异常,影响胃蠕动、排空,造成从胃到球部、降部的协同运动
出现紊乱现象,肝胆疾病的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胆汁反流,胆切术后更明显,加之不管进食与否,大量胆汁不断进入十二指肠,较术前更易发生反流。
    治疗胆切术后消化不良症状并没有特效药,只是缓解症状,原则是修复胃黏膜、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等。第三代抑酸剂PPI、达喜联合应用对术后反流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快力(莫沙必利)对术后反流的效果好,得出消化酶与促动力药合用效果更佳,缓解快。抑酸药、抗酸药、促动力药、消化酶在治疗胆切术后消化不良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而且中草药治疗反流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另外患者消化不适在某些时候与情绪、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自身疾病有要有一定认识,调整生活状态、放松心情、音乐治疗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3、消化酶:
消化酶不足或活性下降的病因有:胰腺外的病(肠胃病、肝胆病、糖尿病、老年人群等)和胰腺自身的病(急慢性胰腺炎症、胰腺肿物、先天性胰腺疾)。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质和量的均有下降、餐后胆汁排泌不能满足人体需要、胆汁向肠内的排放与进食关联性减小等各种原因而影响消化过程,以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缓解消化道不适的效果,消化酶应具有一些特质。医院里常用的消化酶种类繁多,以前用的如胰酶肠溶片、多酶片等。新一代的消化酶制剂中代表药物得每通、达吉、慷彼申、泌特,克服了传统消化酶的不足,有较强的抗酸性,保证不同活性的酶可以在胃肠道的不同地方发挥作用,疗效好。
总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减退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恢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反复就医,复诊率高。针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出现,应积极寻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本文选自:贾茸茸,消化酶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