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打好神经外科 “显微微创”战—— 手术治愈下肢疼痛无力患者

2016年04月29日 43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脊柱脊髓治疗组成功治愈一位“胸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患者李老师,李老师入院初双下肢麻木,且左下肢为重,胸、腹部存在束带感,肌张力持续增高2月余,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造成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经过唐都医院脊柱脊髓治疗组李维新教授的专业、精心治疗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并且术后恢复的很好,李老师一家由衷的感谢李教授和他的团队!

  下肢莫名麻木,暂时告别三尺讲堂

  李老师今年四十六岁,是甘肃省某学校的一名中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教学质量良好,连续几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老师,也一直备受学生们的喜爱。李老师在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中满足且幸福,可是不料,几个月前自己下肢莫名的麻木,让他暂时告别了自己喜爱的讲台。

  由于职业的原因,李老师年轻时有时一上课就是一整天,一备课又是一上午,所以一直都有腰痛的毛病,由于工作繁忙李老师没有在意,偶尔进行物理按摩疗法,可是腰痛的症状越来越重,同时下肢出现麻木的感觉。就在2个月前李老师在讲台上写板书时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双腿麻木的感觉,尤其是左腿麻木感特别严重,李老师为了学生着想,强忍着上完了那节课,随后李老师几乎不能走路,相继出现腹部的束带感,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又是家里的顶梁柱,李老师觉得自己再怎么样也不能倒下,决定看看自己到底怎么了,在爱人的陪同下,李老师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显示:平胸5-6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原来老李不是仅仅患有腰椎病这么简单,为了保证孩子们的教学质量,老李只能和孩子们短暂告别,等病好了再给他们继续上课。

  果断胸椎检查,准确诊断病变部位

  为了进行进一步诊治,经过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最终在家人陪同下,李老师前往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找到李维新教授,李教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查体判断:患者下肢麻木症状严重,同时肌张力增高,而且胸部出现束带感,基本定位为上位的压迫。由于患者出现乳头平面的束带感,所以李教授很快就把病变定位在了胸椎,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胸椎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最终,通过患者胸椎MRI扫描得出:脊髓压迫非常严重,胸椎后方的硬膜外出现占位,节段涉及到三个节段的椎体,而且胸椎的后凸非常明显。诊断为:胸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瘤。

  李教授对患者解释:由于患者几年前出现腰疼、下肢麻木时没有及时进行就医、手术治疗 ,造成病情发展至今给患者造成胸椎出现不可逆后凸的病变,这个后凸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疼痛造成的,同时还有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对于局部渗血,而局部渗血对于局部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对于骨骼周围的附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是以疼痛为主。所以建议患者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积极妥善准备,手术最终圆满成功

  听了李维新教授耐心、细致的回答,李老师一家同意进行手术治疗。经过术前病例讨论,积极准备后,李教授在全麻的状态下为患者实施“胸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采用微创显微技术。数小时后,顺利切除患者后方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手术取得成功。术后,李老师的病情得到很快改善,束带感下肢的肌张力以及运动都得到恢复。李维新教授针对李老师的情况制定了全面的康复计划:术后即行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锻炼,防止血栓形成,锻炼双下肢肌力,胸围保护3个月,避免过度活动。

  现在,李老师在家人的照顾下恢复的很好,想起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再回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教书育人李老师就格外开心!

  关于此病例,李维新教授有话说

  李维新教授指出,对于本病定位定性诊断非常重要。一般诊断流程如下:当患者出现双下肢疼痛时我们基本定位在患者腰骶部这个位置,如果患者下肢以无力为主的话,同时伴有肌张力增高,那我们应该向腰以上的部位来寻找病源。

  此病例中,患者双下肢麻木,肌张力高因此我们把病变位往上定位,在此强调:如果胸椎没有出现问题还要往颈椎定位。结合患者乳头平面的束带感因此提示最终把病变定位在了胸椎,而患者做了做胸椎磁共振检查后,在胸椎发现了一个后方硬膜外的占位。

  最后,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治疗组组长李维新教授温馨提示:如果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无力的话,首先应排查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和症状,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在这方面定位定性的诊断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0